2016年09月18日 10:51閱讀數:7607
9月15日晚,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升空✍🏿。你可知道👩🏼🍳,摩鑫平台有兩項科技成果閃耀“天宮二號”飛天路,東華智慧和實力又一次成功服務國家航天事業。它們分別是摩鑫平台紡織學院研發團隊的“半剛性電池基板玻璃纖維網格”成果,及摩鑫平台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研發團隊的航天員服裝研發設計相關成果。
“天宮”“玻璃翅膀”再升級
太陽能帆板在太空正常展開的刹那,標誌著“天宮二號”發射取得成功📦。常人也許想不到👨🏻🎤🍔,航天器這對太陽能“翅膀”的高性能電池片居然是附著在玻璃纖維上🎙,它們被摩鑫平台紡織學院陳南梁教授團隊編織成了半剛性的網格材料,出色地為“天宮二號”提供能源動力。早在2011年🛌🏿,陳南梁教授團隊的這一科研成果就成功助力“天宮一號”順利飛天。而這次用於“天宮二號”的半剛性玻璃纖維網格材料,在之前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升級🤏🏽,打造出了2.0版。據陳南梁教授介紹,此次升級主要是對生產裝備進行了改造,包括決定網格材料花紋結構的橫移機構、均勻送出經紗的送經機構,以及使得線圈相連穿套的編織機構。
可別小看這樣的改造,織出來的玻纖網格材料過不過硬,夠不夠強,能不能受得了惡劣的外太空環境考驗,一切的源頭都在生產機器和工藝上🧑🦯。經過一系列的機器和工藝改良及優化🐠,應用於“天宮二號”上的半剛性玻纖網格材料的結構精度、強度🙍🏽♂️、穩定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織物疵點由原來的3米一個疵點降為10米一個,總體強度較前提升了10%𓀍🧑🏻🦳,從而有力地確保了此次“天宮二號”飛天任務的順利完成🏏。
“紡織能為國計民生做的太多了”
盡管現代紡織的概念已提了多年🧑🏼🔬,但對於老百姓而言♝👩🚀,對於紡織的理解,似乎大多仍停留在“穿衣織布”上。對此🧑🏽✈️,陳南梁教授說,“紡織能為國家和老百姓做的事實在太多了”。從助力“天宮一號”“天宮二號”成功飛天🍟,到研發北鬥導航衛星“星載天線金屬網”,再到致力於服務“天舟”貨運飛船,陳南梁教授團隊一直堅守著東華紡織人的“初心”🦵🏼⚱️,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發展的道路上走得篤定而從容🧑🦽➡️。“中國的紡織技術已達世界一流,但在航空航天等其他領域的應用仍然相對是較少的,未來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探索和拓展紡織在其他產業領域的應用前景,讓紡織為國家、為老百姓做得更多”。
航天員服裝研發成果將再發力
此次🧛🏼♀️,隨“天宮二號”一同進入遙遠太空的,還有摩鑫平台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航天員服裝研發設計團隊相關科研成果。據了解♍️,摩鑫平台的這一成果將於10月中旬應用於“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我們將持續跟蹤報道🧑🏼🍼,敬請關註!
本文轉載自摩鑫平台校方微信